从“各唱各的调”到“上下一盘棋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6-09-13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义务教育试行学区制,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,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之一。有的地方将学区作为区县和中小学之间的一级教育行政机构,相当于一些地方设置的、管理辖区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心学校,行使着历史上的“乡镇教办室”或“乡镇教委”类似的职能。

    如何让学区成为利益共同体?从实践来看,学区管理需要做到“五联”,即联建、联动、联办、联“营”、联“评”。

    师资队伍联建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确立学区师资队伍建设的自主权,支持学区教师、中层与校长队伍的联合建设,也就是统筹教师编制、岗位,中层培养、使用和校长选拔、任用,通过教师、中层与校长轮岗交流和竞聘上岗制度等的落实,实现强弱师资的合理配置、有序流动和联合培养。

    制度机制联动。在区县指导下,统一学区办学治校、教育教学和培养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,建立在学校均衡发展上凝聚共识、在教育改革创新上共同推进、在师资专业成长上协同实施的运行机制,形成全学区各学校的规划、计划、方案、执行和考评“一盘棋”的联动格局。

    教育活动联办。以学区为集体,每学年组织开展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学校教育活动、教师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活动等。遴选和培育各学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,形成各类活动的实施团队和重点基地,联合开展面向全体学生、教师和居民的教育活动,通过“同唱一首歌”来提升教育活动效果。

    学校特色联“营”。学区的联建、联动和联袂,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学区内各学校之间的同质化。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认为,“可以从办好特色活动、特色项目开始,进而办成学校的一个特色,然后逐步由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一个特色的学校。”在学区框架下,学校特色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所学校自身资源,应该得到学区内外其他学校的经验启发和实在帮助。

    办学业绩联“评”。学区管理给办学治校评价带来新的挑战,原来的对单个学校的评估,显然与学区制办学的目的——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——是背道而驰的。因此,需要重视对“集体”的评价,让每一所学校作为“个体”对“集体”负责,而不至于因聚焦“个体”绩效而导致回到“各唱各的调”。这就需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学区制,进行学校评估的改进——联“评”,以激励“集体”及“个体”的发展。

    (作者单位: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)